2015年9月30日星期三 11:50:28

运量是这样增长的

撰写时间:2017-12-28 15:40    来源:新疆日报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运输处持续推进货运上量纪实

  今年以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运输处围绕乌准铁路货运上量大做文章,取得明显效果。

  精准调整运行图释放运输能力

  运输处通过运行图的调整与实施,解决了装卸能力、输送能力、运输组织环节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实现了乌准铁路能力、效率、效益多丰收。

  运输处结合乌准铁路货运上量的实际需求,以列车运行图为纲,通过运行图设计运输能力、规定作业时间标准、倒逼生产组织环节的优化,充分发挥运行图的指导作用。今年以来,乌准铁路通过3次运行图的调整与实施,装车能力由年初的16列1900万吨提高到25列2900万吨,线路输送能力由22列2200万吨提高到27列2700万吨,装卸作业能力大幅度提高。乌准铁路由过去的支线转型为货运上量的主干线,成为串起乌鲁木齐、甘泉堡、准东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金纽带”。运输处还按图制定日班计划,不断提升日班计划编制质量和计划兑现率,形成了“空车围着货流转、装车按着计划干、机车跟着车流走”的运输组织新常态。

  目前,乌准铁路日均开行列数兑现率由年初的75%提升到93.2%,列车开行计划时刻与图定时刻匹配率由不到20%提升到98%,货物列车正点率前所未有地达到了55.3%。

  创新运输组织疏通运输瓶颈

  围绕着乌准铁路上量,车、机、工、电、辆等各部门密切高效联动,破解了一系列能力不配套的“短板”,形成了全局运输组织“一盘棋”,运输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针对准东北装车能力不足的问题,运输处优化了准东北站天环线、神环线装车方式,大幅提升了装车能力,两条环线日均装车能力由年初的8列提升到20列。针对石河子站煤炭卸车不畅的问题,一方面实施石河子17道和天业11道地面硬化改造,日均敞顶箱卸车能力由3列提升至6列,另一方面推行站区精细化运输组织,围绕装卸车和取送车作业,各单位联动协作,实现了过程流程化、作业标准化、衔接无缝化。天业专用铁路日均到发由9对提升到12对,石河子站装卸车日均到发达到18对以上。

  运输处还协调各部门千方百计破解通道难题。机务部门通过对DF8B型机车重联改造,实现了功率匹配、精细操纵,牵引定数由4000吨提高到5000吨,运行时间大幅压缩,运行图货车能力由23对增加到25对;工务部门对乌准铁路进行了提速改造,为货物列车“多拉快跑”提供了基础条件;车辆部门优化了列检运用布局,推行“人机分工、人机互控”的作业模式,将准东北运用车间TF检车员集中至乌西站,提高了货车动态检查效率和质量。

  为畅通关键节点,运输处以“畅通兰新线、跨过乌西站、全面提高机车和乘务员运用效率”为目标,大力推行以吐鲁番为支点的机列衔接运输组织新模式,最大限度实现“跨过乌西站”,日均跨过乌西站的直达列车达到12列以上,充分释放乌西站整体效能,打通了乌准铁路与兰新铁路节点。此外,运输处还推广循环运输,以“定点、定线、定时刻、定内容、定编组”为目标,实施乌准铁路循环列车客车化开行。固定循环车组、固定运行线,统一循环车组检修(段修)周期,解决临修扣车、货扣等问题,保证整列成组循环使用。运用敞顶箱运输煤炭的便利优势,改造购置、租赁和引导客户自购敞顶箱3050组,开行管内敞顶箱循环列车,大幅提升作业效率,日均开行敞顶箱循环列车达到15对。

  完善规章制度提升保障能力

  运输处通过构建货运上量“2+1”模式,重新建立业务处、站区两个联劳协调机制,动态完善运输效率考核办法,切实加强业务处、站区横向、纵向间的沟通协调,提升“后厂”运输保障能力。

  运输处建立业务处沟通协调机制,每日组织货运处、调度所召开货运上量协调会,每旬开展主要生产指标分析,及时解决制约运输效率的问题。目前各部门围绕货运上量的“大运输”意识不断提升。同时,规范站区联劳协作制度,各车务站段对机务换挂(换乘)、车辆技检、取送车和装卸等时间标准进行写实,总结分析站区运输组织工作、一班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协调解决作业流程中的问题,车站精细化组织水平大幅提升。此外,运输处还动态完善考核办法,对区域内相关单位卸车指标进行联责联利考核,引导各生产站段释放运输潜能,突破卸车能力瓶颈,促使各工种、各岗位比效率、比规范、比贡献。目前全局4个主要区域17个站点日均卸车量同比增加44%,充分发挥了正向激励作用,实现了以卸车突破带动货运上量。

  (通讯员王瑞丽)

[责任编辑:张贺]